笔趣阁 > 静胡沙 > 第八十三节 匈奴斥候 上

第八十三节 匈奴斥候 上

笔趣阁 www.bqg.so,最快更新静胡沙 !

    午后时分,天气骤热起来,张骏和清吟二人各自顶了一面荷叶以遮日光,继续赶路。出土屋后不远,便有一条通往东方的山道,二人沿着山道大约前行了七八里路程,前面隐约有隆隆之声响起,一道黄尘直冲上天。清吟耳力最佳,听出前方隆隆之声乃群马奔驰所起,道:“有骑队过来了!”随后马蹄声轰响愈盛,不久便见有十余骑转过前方山嘴,正往二人所行之山道奔来。清吟见状,忙拉起张骏避到了路边草木丛中。

    待这十余骑距二人藏身处尚有数里远时,清吟惊呼出声:“是匈奴人的斥侯!”

    张骏听言吃了一惊,也惊异道:“匈奴斥侯,此处怎么会有匈奴人出没?!”

    那十余骑逐渐奔近,张骏细看骑者坐骑均是赤黄马,然服饰却是多种多样,有的著羌人服饰,也有人穿氐人土著的衣裳,间有几人身罩铁扎甲衣,头戴着护耳双棱尖头盔,顶端插着一支翎羽,却是匈奴本族的装扮。无论服饰不尽相同,这十数个匈奴斥候地区身材矮小,人手一矛一剑,腰挎顽羊角弓,背负双箭筒,装备极全。

    在张骏想象中,生活在黄河以北的匈奴人茹毛饮血,如荒野野兽般高壮粗横,又因饮食以牛羊肉为主,体格强健,暴发力强。但对面驰来的这支匈奴斥候身材貌相却与他的相象相去甚远,若非其所携武器甚多,乍一看与山林中狩猎的普通猎户一般无二。因而疑道:“这就是匈奴斥候?怎么生得如此矮小?”

    清吟点头道:“这支骑队确是匈奴斥候无疑。数日前小道与师尊西渡洮水时,曾自胡赵军营帐附近潜越。这匈奴斥候全由其本部人马充任,直属于大将军帐下。因需长时间外出查侦地理,刺探敌情,考虑到马匹负重,则其族内瘦小而精力充沛者最能胜任此职。”张骏听毕,这才醒悟,斥候因职能与需,对人和马匹的要求都比较高,选取瘦小精悍的兵士,一方面可减少兵士自身的消耗,另一方面可减轻马匹的负重,以使其发挥更大的效能。

    眼见匈奴斥候西来,张骏心底隐隐生出了一丝不安。此处濒近河湟,东距洮水近三百里,居然出现了胡赵军的斥候,想来前线战事已然极度凶险了!

    待那斥候走得更近,清吟与张骏均不由咦了一声。

    匈奴人长相普遍尖脸大耳,喜黥刺其面。这十余个斥候两颊皆刺有日月图案,从两颊直至唇角,再用青褐色的草汁浸过,显得极为狰狞。更令二人惊异的是这支斥候小队一个个衣袍破损,满脸风尘,更有两三个身臂以布片裹吊,显是受了或轻或重的创伤,似乎在途中受到了敌人的攻击。

    领头那斥候突然口中发出“呜”的一声,勒紧缰绳,紧随其后的同袍也同时勒马,十余骑马儿齐声长嘶,止住前蹄,这匈奴斥候即便在此际风尘仆仆中,策马动作仍整齐如一,草原之狼的威名果非凡响。

    那领头斥候拔出短矛,从地上挑起一物。张骏视之,惊呼之声,差一点便脱口而出。

    原来那斥候头领用矛尖挑起的,是一支张骏遗弃于途的荷叶。就在刚才清吟与他避入草丛时,张骏粗心大意,竟随手便将遮阳用的荷叶扔在了道上!

    那斥候领队仔细端详那面荷叶,观之虽经曝晒,荷叶边缘失水蜷缩,但与茎干相接处却水分新鲜饱满,显然是刚摘下不久,弃之于地也只是片刻之前。眼下山道盘旋蜿蜒在山腰之间,张骏二人藏身之处为山腰之间的一个小小桠口,离山下溪谷尚有一大段路程。那斥候头领稍一打量周遭地势,一双淡黄色的眸子便向道旁的山林中扫了过来。

    自匈奴乱起,豫、并、青、雍战火连连,中原汉民被残杀无数,白骨堆积如山,臣服中原朝廷二百年余年的匈奴部族趁汉人内乱,又露出了其嗜血的本性,将当年纵马南下,杀烧抢掠的那一套又一次强加在了汉人头上。

    匈奴人对张骏面言,早已凶名赫赫,在他头脑中就是一种惊悚的存在。突遇匈奴斥候,能不与之冲突,便尽量避开,但一想到其身后不远,便是河湟之地,过了河湟后便是一马平川的河西绿洲。这一支匈奴斥候显然是探路而来,若让匈奴人探得了前出河西的通道,那么,恐怖的灾难即将降临!

    数日前贾氏叛乱留下的满目疮痍仍历历在目,张骏自然不愿兵祸降临凉州。但如何才能阻止匈奴的斥候继续往西?

    眼下之匈奴斥候不过十余人,且有伤丁,看来已是疲累之敌,若能设法阻之,那么……

    但他与清吟,皆是两个未经战阵的菜鸟,如何能敌身经百战,经验丰富的匈奴斥候?!

    -----

    一月之前,刘赵大军挟西征雍梁,破南安城之余威,裹秦陇氐羌十数万部众,合兵二十五万沿渭源上溯,连拔南安郡之襄武、首阳、羌塬等城。刘赵国主刘曜亲率部将有征西将军刘贡、平西将军刘咸、奋威将军呼延寔、辅威将军呼延青、虎威将军丘中伯等,锋矢一路向西,来势汹汹,欲一举而下凉州!

    陇山自临洮至狄道一线,山形褶皱,坡陡谷深,沿洮水一线连续分布有鸟鼠山、薄寒山、海甸关、连麓关等高山险关,又有秦长城之各处壁垒可依,凉州军便在高山壁垒之间层层设障,以阻敌军。刘赵之征西将军刘贡,率军五万出中路,沿漫坝河谷西来,被凉州军一部阻于官堡;平西将军刘咸,领军五万出南路,越宕昌国境,被凉州军阻于临洮之二郎山秦城关;刘曜自率十万大军沿陇水北攻狄道,也被凉州军阻于陇门。临洮至狄道之间,洮水连绵二百余里,大道遇阻,其间仅有单身匹马可越之小径相通,三路大军攻伐数度不克,于是分遣数十支斥候小队,避过凉州军重兵驻防的关山隘口,专选羊肠小道分头渗透,欲以奇兵出击,挑破洮水天险!

    张骏与清吟所遇的这支斥候便是从洮阳城附近秘渡激流,悄然西来。其为保所秘,时而扮作羌胡,时而扮作氐人土著,易服潜行,经数日,行程数百里,已然潜至了金城附近。

    这支斥候小队于道途之中遇山中杂胡时,若所遇之部寡弱者便顺手灭之,以取其货品饮食;若所遇部众强盛则绕道而行,一路虽经周折,但伤亡并不算重。然深入凉境太久,已然在这密密匝匝、迂回往复的陇西山地中迷失,已不知真正应攻取之地在何方。于是干脆便一路向西,来寻找先辈们代代传颂的休屠王故地。

    那领头的斥候马首一转,一双淡黄色的眸子首先便向二人藏身附近看了过来。

    这山桠口上林木稀疏,且纵深不大,从马背上远眺,目光可以直接穿透林地,看到后方一大片禇红色的空地。那斥候头领左手一扬,双目示意,一个同袍便越队而出,执短矛朝二人藏身之处行来。

    张骏左手暗暗拾了一块石头,右手按向潜伏在侧的清吟的脑顶,意使其隐蔽身形,不为敌人所察,不料按了个空。

    那斥候突见从草丛中窜出一个十来岁的青衣童子,其来势甚疾,竟在眨眼间便抵至马前。那斥候微微一愣,但也就在眨眼之间便做出反应,手中短矛向前挥出,直刺那童子前胸。在这匈奴斥候眼中,凉州之境每一个人都是大赵国的敌人,凡遇之,即杀之。

    那少年衣袖一甩,身子條地往侧一折,避过了其刺来的矛锋,随即猱身而上,探手一抓,便来抓这斥候手臂,欲将之拉下马去。

    那斥候低吼一声,双腿一夹马腹,那马儿朝前行了两步,直踏在道路边缘,右手短矛一甩,便再次向这青衣童子搠刺,欲将之刺个洞穿。

    突然间又从草丛中跳出一个健伟少年来,这少年离马首甚近,手中一物猛然拍在了马之左眼,那马儿眼上剧痛,顿时前蹄高昂着急退数步,连甩马头,想将所受之痛甩将出去,如此一来,这马儿步伐便不稳了。饶是那斥候马术精湛,也不得不腾出一手,拉紧缰绳。借此之机,那青衣童儿已缠上了他,一把便将之拉下马来。

    两个少年猝起发难,顷刻间便折了一个斥候,其他斥候勃然惊怒。这两小兔崽子太过嚣狂,竟敢袭击草原之子!

    数个斥候挥矛策马,冲将上来,矛刺马踏,要拿下这两个黄毛小子来!

    二人之骤起,虽不约而同,但其意相同,清吟仗着身手敏捷,欲现身引开斥候的注意,以使张骏脱身,而张骏却不欲使斥候再往西去,也随之跳出草丛。二人猝起发难,抢了个先手,但随着众斥候策马冲前,以二人之力岂能相敌?清吟喊了声“走”,一拉张骏,二人回身一跃,便复滚入草木之中,随后“卟卟”数箭如影随行,紧贴着二人滚落之处射入,入木夺夺作响。

    张骏二人不敢回头,径在这荒疏的林中逃窜,身后箭矢呼啸之声不绝。也不知是匈奴斥候的射术退步还是二人的运气绝佳,身后追箭虽急,却未伤着二人分毫。但一穿过这一片树林,二人的好运也就到头了。林后是一大片开阔之地,艳日下,褚红色的沙土分外醒目,两个青衫少年奔入其内,无异于给擅长猎射的匈奴人提供了绝好的靶子。

    那斥候头领喝斥一声,一催坐骑,率先策马冲入,其余斥候除身上挂彩者外,皆紧随而至,这数十丈宽的林地仅马儿一个响鼻即至。十数骑穿林而过,转眼间便冲到了开阔地面。

    那斥候头领目注着那两个在几乎寸草不生的褚红沙壤上没命狂奔的少年,手中鞭梢在手心轻轻一敲,口中说了一段匈奴话来。几个正在弯弓搭箭的部属顿时轰然大笑,松了弓弦,提缰控马,跃跃欲试。

    草原上有一种骑马游戏,叫做“叼羊”,一般选取两岁左右的青褐山羊,割去头颅,扒掉内脏,捆住四蹄,扔于地上,然后一群骑手随号令声响起,飞箭冲入,领先的骑手冲到目标近前,双手松缰,俯身抓起羊尸,落后的骑走奋起直追,使劲挣夺,你叼我抢,直到将褐羊身上的皮毛剥尽……

    在这十几个匈奴斥候的眼中,那两个逃生的少年童便是两只活着的两脚羊。当然,叼夺活着的两脚羊要比捆了四蹄的羊尸更刺激得多……

    这十几个匈奴斥候口中发出一声唿哨,马儿喷着响鼻,后蹄直立,猛然向开阔地中扑去,十余骑呼啦啦策马狂奔,片刻间便越过了张骏二人,为首两骑向内一拨马首,与后骑瞬间便围成了一个圆阵,直将二人围在圆心。